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豆角柴

豆角柴

《中药大辞典》:豆角柴

药材名称豆角柴

拼音Dòu Jiǎo Chái

出处《贵州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西南杭子梢。夏、秋采收。

原形态灌木,高1~3米。小枝有棱,被贴生绢毛。3出复叶;托叶小,披针形;小叶卵形或倒卵形,硬纸质,顶端小叶稍大,长4.5~6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圆形微凹,基部圆形稍狭,全缘,下面被柔毛;叶柄长1~3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柄长5~6毫米;萼5裂,狭披针形,上面2个合生,有毛;花冠深紫色,长1厘米,龙骨瓣、旗瓣和翼瓣近于等长。荚果椭圆形,被稀疏的绢毛,长5~7毫米。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草坡、路旁。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性凉,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解热。治感冒发热,以豆角柴、茴香根等分煎汤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豆角柴

药材名称豆角柴

拼音Dòu Jiǎo Chái

英文名Root of Delavay Clovershrub

别名西南秔子梢。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药豆科植物西南秔子梢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ylotropis delavayi(Franch.)Schindl.[Lespedeza 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西南秔子梢 灌木,高1-3m。小枝有棱,除小叶上面及花冠外,均被贴生绢。三出复叶;托叶小,披针形;小叶卵形或倒卵形,硬纸,顶端小叶稍大,长4.5-6cm,宽2.5-4.5cm,先端圆形,微凹,基部圆形稍狭,全缘,下面被柔毛。总状花序密集,形成大而顶生的圆锥花序,花蝶形,长柄长5-6mm;花萼钟状,萼齿5裂,狭披针形,交萼筒长二倍,上面2个合生,有绢毛;花冠深紫色,无毛,长约1cm,龙骨瓣、旗瓣、翼瓣几等长。荚果椭圆形,长5-7mm,脉纹明显,被稀疏的绢毛。花期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草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凉;辛;微苦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风热感冒;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五叶薯

    药材名称五叶薯拼音Wǔ Yè Shǔ别名毛狗苕、玉苁蓉、朱砂莲、毛团子、蓑衣包、血参、苦卡拉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五叶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pentaphylla L

  • 天竺黄

    《中国药典》:天竺黄药材名称天竺黄拼音Tiān Zhú Huánɡ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 野海棠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海棠药材名称野海棠拼音Yě Hǎi Tánɡ别名金石榴、山糖浆、野靛、大山落苏、活血藤、白矮茶、大号狗卵、老鼠柴、活血丹、落地山落乌、水杨树、高脚山茄来源野牡丹科野海棠

  • 丽江山慈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丽江山慈菇药材名称丽江山慈菇拼音Lì Jiānɡ Shān Cí Gu别名益辟坚、草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江山慈菇属植物丽江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 A

  • 灰栒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灰栒子药材名称灰栒子拼音Huī Xún Zǐ来源蔷薇科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以枝、叶及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河北、山西、

  • 驹胞衣

    《中药大辞典》:驹胞衣药材名称驹胞衣拼音Jū Bāo Yī出处《纲目》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胎盘。功能主治《孙天仁集效方》:"治妇人天癸不通,驹胞衣煅存性为末,每服三钱,入麝香少许,空腹新汲水下

  • 长距鸟足兰

    药材名称长距鸟足兰拼音Chánɡ Jù Niǎo Zú Lán别名对对参来源兰科长距鸟足兰Satyrium nepalensis D. Don,以块茎入药。生境

  • 早谷藨

    药材名称早谷藨拼音Zǎo Gǔ Pāo别名天青地白扭、酸母子。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白叶莓的根。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4米。茎直立,稍呈拱形。茎枝、叶轴及叶柄散生皮刺,枝被灰白色

  • 红白二丸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白二丸药材名称红白二丸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别名红白二元、红黑二丸、岩丸子、鸳鸯七、水八角、一口血、一点血、小桃红、山海棠来源

  • 木瓜根

    《中药大辞典》:木瓜根药材名称木瓜根拼音Mù Guā Gēn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根。性味《纲目》:"酸涩,温,无毒。"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