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豉虫

豉虫

《中药大辞典》:豉虫

药材名称豉虫

拼音Chǐ Chónɡ

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全虫

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分为9节,色黑,但第2节之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部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

性味《本草拾遗》:"消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豉虫

药材名称豉虫

拼音Chǐ Chónɡ

英文名Weaver

别名豉母虫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豉甲科动物豉豆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rinus curtus Mot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

原形态豉虫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mm,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9节,黑色,但第2节的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空。

资源分布: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有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蚀息肉;解毒。主息肉;恶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内服宜慎。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腥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腥藤药材名称腥藤别名赤苍藤、土白芍、假黄藤来源铁青树科腥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um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

  • 小松藻

    药材名称小松藻来源藻类红藻门小松藻Gigartina intermedia Sur.,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提取的卡拉胶有抗溃疡作用,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并有抗血脂作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鳢鱼

    《中药大辞典》:鳢鱼药材名称鳢鱼拼音Lǐ Yú别名蠡鱼、鲖鱼(《本经》),蜾(《说文》),鲡、鯣(《广雅》),黑鳢鱼(《本草图经》),玄鳢、文鱼(《埤雅》),黑鲤鱼(《本草衍义》),黑鱼(《

  • 香蕉根

    药材名称香蕉根拼音Xiānɡ Jiāo Gēn别名甘蕉根、大蕉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芭蕉科植物大蕉和香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usa sapientum L.[Mlparadisiaca L.v

  • 芒萁骨根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根药材名称芒萁骨根拼音Mánɡ Qí Gǔ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里白科植物芒萁的根茎。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平。"功能主

  • 黄麻灰

    《中药大辞典》:黄麻灰药材名称黄麻灰拼音Huánɡ Má Huī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皮纤维煅制的灰。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撒敷患处。摘录《中药大辞典》

  • 猴接骨草

    药材名称猴接骨草拼音Hóu Jiē Gǔ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短叶赤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lionia brevifolia Ben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 南瓜藤

    《中药大辞典》:南瓜藤药材名称南瓜藤拼音Nán Guā Ténɡ别名番瓜藤(《本草再新》),盘肠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茎。夏、秋季采收。性

  • 翠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翠云草药材名称翠云草拼音Cuì Yún Cǎo别名剑柏、蓝地柏、地柏叶、伸脚草、绿绒草、烂皮蛇来源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 苦瓜藤

    《中药大辞典》:苦瓜藤药材名称苦瓜藤拼音Kǔ Guā Ténɡ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茎。夏、秋采取。性味苦,寒。①《陆川本草》:"苦,寒。"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