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断下丸

大断下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45克 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30克细辛(去土、叶)23克 酸石榴皮(去瓤,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附子2两(炮),细辛1两半,干姜(炮)3两,良姜(炮)3两,白龙骨3两,赤石脂3两,酸石榴皮(醋煮干为度,焙干)3两,肉豆蔻2两,牡蛎(火煅)2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

杨氏家藏方》卷七: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细辛(去土叶)7钱半,干姜(炮)1两半,高良姜1两半,肉豆蔻1两(面裹煨),诃子(煨,去核)1两,酸石榴皮(去瓤子)1两半(醋浸1宿,取出炙令焦黄),龙骨1两半(研),赤石脂1两半(研),牡蛎(火煅,称)1两(研),白矾(枯)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汗,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猜你喜欢

  • 斑蝥酊

    药方名称斑蝥酊处方斑蝥15g,70%酒精100ml。制法上药浸泡1周。功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用棉签涂病灶。数小时后,即起水疱,用消毒针头刺破,敷料包扎,历3-4天结痂而愈。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羚熊清狂汤

    药方名称羚熊清狂汤处方羚羊片1钱半,老竺黄3钱,寒水石4钱,小川连8分,九制胆星5分,金汁1两,鲜石菖蒲汁2小匙(同冲),熊胆1分(药汤调下)。功能主治消痰热以熄风火。主伤寒发狂,痰热风火较盛者。摘录

  • 象皮膏

    药方名称象皮膏处方第一组:大黄90克川芎当归生地各30克红花9克 川连9克甘草15克荆芥9克肉桂9克白及9克白蔹9克冰片9克第二组:地鳖虫30克血竭15克象皮15克龙骨9克海螵蛸9克 真珠6克乳香15

  • 大阿魏丸

    《医学入门》卷七:大阿魏丸药方名称大阿魏丸处方南星半夏山楂神曲麦芽黄连各30克连翘阿魏瓜蒌仁 贝母各15克 风化消石碱萝卜子 胡黄连各7.5克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积聚

  • 咳哮宁

    药方名称咳哮宁处方旋复花25公斤,紫菀25公斤,杏仁30公斤,野菊花30公斤,鹅不食草12.5公斤,细辛12.5公斤,五倍子12.5公斤,黄芩35公斤,花椒5公斤,明矾10公斤,麦冬20公斤,猪牙皂角

  • 硫黄粥

    药方名称硫黄粥处方硫黄1分(细碎),白梁米2合。功能主治脾胃气弱久冷,不思饮食。用法用量上以水煮作粥,入硫黄末及酒2合,搅令匀,空心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 加减茯苓汤

    药方名称加减茯苓汤处方赤茯苓1钱,橘红1钱,泽泻1钱,桑白皮1钱,赤芍药1钱,半夏(姜制)1钱,石膏1钱,白术1钱半,人参8分。功能主治消渴,食已如饥,胃热消谷,阳明脉盛,心火上行,面黄肌瘦,胸满胁胀

  • 五味清浊散

    药方名称五味清浊散处方石榴400g红花200g豆蔻50g肉桂50g荜茇50g来源系蒙古族验方。性状为黄棕色的粉末;气香,味酸、辛、微涩。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开郁消食,暖胃

  • 理中去术加附子藿香升麻橘皮汤

    药方名称理中去术加附子藿香升麻橘皮汤处方人参、甘草(炙)、干姜、附子(炮)、藿香、升麻、陈皮各等分。功能主治温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不拘时候。摘录《温热暑疫全书》卷一

  • 冬青槐角丸

    药方名称冬青槐角丸处方冬青子(炒)2两,槐角子(炒)2两,怀生地(酒洗)2两,荆芥穗(炒黑)2两,川黄连(炒黑)1两,川归身(酒洗)1两,侧柏叶(用茶水煮)1两。制法上为末,米糊加醋少许为丸。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