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

金匮要略》卷中: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12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为2服。

功能主治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张氏医通》卷十五: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功能主治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用法用量水煎频服。不应,更服。

各家论述《金匮》本方用大黄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专取大黄之沉降,以泄逆满之滞,此用大黄再倍于甘草,治痰闷痘闭,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结之积。一方小变,而功用不同若此。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医方集解》: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甘草黑豆汤加大黄

功能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摘录医方集解

《金匮》卷中: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4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各家论述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临床应用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之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加味活血消痈汤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加味活血消痈汤药方名称加味活血消痈汤处方夏枯草9克,紫草9克,丹皮9克,红花9克,桃仁9克,泽兰叶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木通6克,小茴香6克。功能主治

  • 附子羌活散

    药方名称附子羌活散处方附子(去皮脐)1两,槟榔(锉)1两,芎?1两,羌活(去芦头)1两。制法上药并生为细散。功能主治风脚软,筋骨缓弱,行履不得。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心、日午煎绿豆汤调下。摘录《圣济总

  • 百沸汤

    药方名称百沸汤处方吴茱萸5钱,木瓜5钱,食盐5钱(同炒焦)。功能主治霍乱吐泻。用法用量瓷瓶盛水3升,煮令百沸,却入上药同煎至2升以下,每服1盏,随病人意冷暖服之。药入即醒。摘录方出《袖珍》卷三引《经验

  • 截惊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截惊丸药方名称截惊丸处方乌蛇头1枚(酒浸,焙干),蜈蚣1条(涂酥,炙焦),全蝎1钱(去毒,微炒),川乌头1分(炮,去皮脐),麻黄(去根节)1钱,麝香半钱(别研)。制法上为细末,次

  • 八仙丹

    《洞天奥旨》卷六:八仙丹药方名称八仙丹处方大黄6克,金银花120克,当归尾30克,玄参60克,柴胡9克,炒栀子9克,黄柏9克,贝母9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行气。主湿热下注。(阴囊皮炎)用法用量水煎

  • 虚热煎

    药方名称虚热煎处方当归30克川芎6克黄耆15克炮姜1.5克功能主治治产后血虚发热。用法用量水煎,入童便75毫升,和匀服之,立止。摘录《仙帖集》卷三

  • 接骨桂芸膏

    药方名称接骨桂芸膏处方桂1两(去粗皮),芸苔子1两(研),白芥子1两(研),木鳖子1两(去壳,研),大黄1两(锉),败龟甲1两(酥炙),虎脑骨1两(酥炙),赤狗脑骨(烧灰)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打

  • 白术膏

    《医学入门》卷七:白术膏药方名称白术膏处方白术500克陈皮120克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用法用量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卫生总微》卷十:白术膏药方名

  • 调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经散药方名称调经散处方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没药(别研)、琥珀(别研)、赤芍药,各一两;细辛(去苗)、麝香(别研),各半两。炮制上捣为细末,入研药匀。功能

  • 金粟丹

    药方名称金粟丹别名金粟丸处方母丁香1两,草龙胆1两,厚朴(生姜汁制)1两,好朱砂(细研,水飞)1两,青黛(研)1两,干蟾5枚(涂酥炙焦黄),夜明砂(微炒)半两,诃子皮(微炮)半两,蝉壳半两,川黄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