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益母草口服液

益母草口服液

药方名称益母草口服液

来源为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取益母草500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约250ml,冷却,加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加水稀释至500ml,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糖精钠0.4g,使溶解,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化瘀调经。用于热结血瘀,月经过多;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支10ml

贮藏密封,遮光。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附子理中圆

    药方名称附子理中圆处方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三两。炮制上为细末,用炼蜜和为圆,每两作一十圆。功能主治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

  • 老柏皮散

    药方名称老柏皮散处方老柏白皮2两(锉),乌梅肉1两(微炒),细辛2两,地肤子2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眼雀目,至暮无所见。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白皮散”。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 芙蓉海马丹

    药方名称芙蓉海马丹处方熟地3两(煮,捣),山药(炒)1两半,枸杞(炒)1两半,萸肉(炒)2两,茴香(炒)1两,巴戟(酒炒)1两,苁蓉(洗,蒸)1两,淫羊藿(焙)1两,茯神(人乳拌,蒸)1两,续断(酒炒

  • 芋艿丸

    药方名称芋艿丸处方香梗芋艿(拣大者)不拘多少制法切片晒干,研细末,用陈海蜇(漂淡)、大荸荠煎汤泛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痰散结,解毒生肌。治瘰疬,不论已溃或未溃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陈海蜇、荸荠煎汤

  • 含化密陀僧丸

    药方名称含化密陀僧丸处方密陀僧2两(绵裹,用萝卜煮一炊时),银箔50片,黄丹1两(炒令紫色),绿豆粉半两,腻粉半分,胡粉半两(炒令黄色),金箔50片,葛粉半两。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半枣大。功能主

  • 干姜饼

    药方名称干姜饼处方干姜(炮,为末)1两。制法上用面5两,拌和作饼子。烧熟。功能主治冷痢,泻不止,食物不消。用法用量空腹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九

  • 枇杷叶饮子

    药方名称枇杷叶饮子别名枇杷茅根汤、枇杷茅根煎处方枇杷叶(拭去毛)半升,茅根半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啘。用法用量枇杷茅根汤(《伤寒总病论》卷五)、枇杷茅根煎(《松峰说疫》卷二)。摘录《

  • 朱砂丹

    药方名称朱砂丹处方辰砂(水飞极细)石膏(烧赤,地内出火毒,取末)白附子(炮)各30克 生脑子1.5克制法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头痛。用法用量每服5丸,细嚼,薄荷汤送。摘录《鸡峰普

  • 加味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加味茯苓半夏汤处方陈皮(去白)1钱,半夏2钱(姜炒,则不动胎,为健脾化痰主药),茯苓3钱,甘草(炙)1钱,砂仁(炒研)8分,白术钱半。功能主治妊妇恶阻。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若瘦人兼热,加麦

  • 黄豆芫荽煎

    药方名称黄豆芫荽煎处方黄豆10克芫荽(香菜)30克制法将黄豆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芫荽,再煎15分钟,去渣。功能主治辛温解表,健脾胃。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用法用量1次服完。每日1服。摘录《民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