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荔核散

荔核散

《得效》卷九:荔核散

药方名称荔核散

处方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去火毒,为末。

功能主治肾大如斗。

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下,日3次。不过2剂,除根。

摘录《得效》卷九

普济方》卷二四七引《德生堂方》:荔核散

药方名称荔核散

别名荔枝

处方荔枝核14个(新者,烧存性),沉香1钱,木香1钱,青盐1钱,食盐1钱,八角茴(炒)1钱,小茴香2钱,川楝子肉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荔枝散(《保命歌括》卷十六)。本方原名荔核丸,据《准绳·类方》改。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七引《德生堂方》

猜你喜欢

  • 海桐皮煎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八○引《大方》:海桐皮煎药方名称海桐皮煎处方乌头(生)4两,海桐皮4两,牛膝4两,骨碎补4两,虎骨(煅)4两,当归4两,木鳖子2两,白胶香(别研)2两,乳香(别研)2两,自然铜1两

  • 大黄枳壳汤

    药方名称大黄枳壳汤处方大黄枳壳厚朴陈皮甘草木通功能主治泻积泄热。用法用量煎汤调服六散9克。元气虚积热甚而应下者,加人参。主肠胃积热,泄泻腹痛,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泻下黄沫,或欲便不得,肛门重滞,小便赤

  • 地胆丸

    药方名称地胆丸处方地胆(去头足翅,糯米炒令米黄)1分,斑螫(去头足翅,糯米炒令米黄)1分,牛黄(别研)1分,芫青10枚(糯米炒令米黄,去头翅足),生大豆黄30枚。制法上4味为末,入牛黄再研匀,炼蜜为丸

  • 分利五苓散

    药方名称分利五苓散处方猪苓1钱,泽泻1钱,白术1钱,赤芍1钱,阿胶8分,当归8分,川芎8分。功能主治解热毒,顺阴阳。主差经。经来大小便俱出。用法用量空心服。摘录《胎产新书》卷三

  • 加味陷胸汤

    药方名称加味陷胸汤处方枳壳(麸炒)4钱,桔梗4钱,半夏(泡)2钱,黄芩2钱,瓜蒌子2钱,黄连2钱,麦门冬(去心)2钱。功能主治热壅痞满,胸膈痛或两胁痛,及疟、利后发热留滞胸膈,或饮酒过度,胸满结痛。用

  • 大麦粥

    药方名称大麦粥处方大麦米50克 红糖适量制法将大麦米浸泡轧碎,煮粥加红糖适量。功能主治益气调中,消积进食。适用于小儿疳症、脾胃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用法用量每日2次服食。摘录《民间方》

  • 椒附香朴丸

    药方名称椒附香朴丸处方椒红(炒出汗)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苍术(茅山者,米泔浸1宿)2两,干姜(炮洗)2两,厚朴(去粗皮,锉,姜制炒)2两,良姜2两(炒),吴茱萸(汤泡7次,炒)1两,茴香(炒

  • 二仁丸

    《校注妇人良方》卷八:二仁丸药方名称二仁丸处方杏仁(去皮、尖,面炒黄)麻仁(别研)枳壳(去瓤,面炒为末)诃子(炒,去核,为末)制法上药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致

  • 九炁丹

    药方名称九炁丹处方熟地24O克 制附子120克 肉豆蔻(面炒)60克 焦姜吴茱萸补骨脂(酒炒)荜茇(炒)五味子(炒)各60克 粉甘草(炒)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自空为丸,或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槐皮浆

    药方名称槐皮浆处方槐白皮半斤(切,以苦酒2升浸半日)。功能主治蠷螋尿疮。用法用量上将酒洗疮上,1日数次。更将赤小豆为末,以此酒调,涂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