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藜芦膏

藜芦膏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黄连雄黄黄芩松脂各90克 猪脂250克 矾石150克

制法上药七味,研末,煎令调和。

功能主治治小儿一切头疮,以及蜗疮,癣疮、湿疮,久而瘙痒不生痂者。

用法用量先以赤龙皮(槲木皮)、天麻汤洗,再涂傅药膏。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去芦头)1两半,石硫黄(研)半两,猪牙皂荚半两,乳香半两(研),附子1分,杏仁(去皮,研)3两,腻粉1分,巴豆(去壳,研)半分,猪胆2枚,酥2两,白矾(研)1分,猪脂5两。

制法上为末,先熬脂、酥、胆汁令沸,即下诸药末,搅匀,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疮疥。

用法用量每日3次涂摩。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千金》卷五: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3两,黄连3两,雄黄3两,黄芩3两,松脂3两,猪脂半斤,矾石5两。

制法上为末,煎令调和。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头疮,久即疽痒,不生痂,赤色肿有尖头者;瘑癣;浅疮经年搔成痒孔者。

用法用量先以赤龙皮(槲木皮是也)、天麻汤洗讫,敷之。

摘录《千金》卷五

《圣惠》卷六十五: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2两(去芦头),白矾2两(烧灰,细研),雄黄2两(细研),苦参2两(锉)。

制法先捣藜芦苦参为散,入猪脂1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白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盒中。

功能主治诸瘑疮,经久则生虫。

用法用量旋取涂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外科大成》卷二: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1两,苦参1两,猪脂半斤。

制法浸7日,煎10数沸,去渣,入松香1两化,离火,入雄黄末、枯矾末各1两,搅匀。

功能主治瘑疮痒痛,黄水浸淫。

用法用量涂之,以愈为度。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圣惠》卷六十: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半两(去芦头),川大黄半两(锉碎),黄连半两(去须,微炒),楝子14枚(捣碎),巴豆3枚(去皮心,研碎),桃仁14枚(汤浸,去皮尖双仁)。

功能主治痔疾,肛边生鼠乳。

用法用量上药以猪脂5合,煎20-30沸,绵滤去滓,放冷。以涂痔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

猜你喜欢

  • 鳖甲干漆散

    药方名称鳖甲干漆散处方鳖甲、琥珀、大黄、干漆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妇人血瘕症癖。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送下。少时恶血即下。若妇人小肠中血下尽,即休服也。摘录《产科发蒙》附录

  • 托里益气汤

    药方名称托里益气汤处方白术6克人参茯苓贝母陈皮香附白芍当归熟地各3克桔梗甘草各1.5克功能主治治痈肿发硬,肉色不变,或日晡发热,或溃而不敛。用法用量水煎服。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l寒热往来,加柴胡、地

  • 芎归汤

    《普济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芎归汤药方名称芎归汤别名立效散(《普济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处方川芎当归各1千克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乳悬,两乳忽然伸长,细小如肠,向下垂坠,直过小腹下,痛不

  • 如冰散

    药方名称如冰散处方朴消150克(别研)蛤粉寒水石各90克 香白芷30克 脑子3克(别研)制法上药为细末,和匀。功能主治治风邪热毒,壅滞肌肉,荣卫不宜,蕴积成肿;血涩肤腠,如丹之状,游无定处,焮肿热痛。

  • 柴胡知母饮

    药方名称柴胡知母饮处方柴胡(去苗)1两,知母(焙)半两,芦根(锉)3分,槟榔1两,陈橘皮半两,人参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呕吐不下食,头痛身热。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6分,去

  • 接骨神丹

    《古今医鉴》卷十六:接骨神丹药方名称接骨神丹别名接骨如神丹处方半夏(1个,对土鳖1个,2味1处捣烂,锅内炒黄色,秤)1两,自然铜2钱,乳香5钱,古铜钱3钱(同自然铜俱用火烧红,入醋淬7次),没药5钱,

  • 独虎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独虎散药方名称独虎散处方五倍子不拘多少(炒令黄裂)。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2两,以水5碗,煎汤乘热熏,候通手淋洗,拭干,次用二白散汤,须旋旋乘热添用。摘录《杨氏

  • 菊粉散

    药方名称菊粉散别名菊花散处方黄菊花5钱(烧灰),烟胶2钱,轻粉1钱,枯矾1钱,黄丹2钱。制法上各为末。功能主治肥粘疮。用法用量菊花散(《青囊秘传》)。摘录《洞天奥旨》卷十引巫真君方

  • 除泡散

    药方名称除泡散处方滑石(飞过)4两,白术1两,白芷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有水泡者,或痘有湿烂流水出。用法用量以银针挑破其痘,令去清水,将此末捻之,内服实浆散。摘录《种痘新书》卷三

  • 桔干汤

    药方名称桔干汤处方荆芥、防风、连翘、桔梗、牛蒡、射干、玄参、山豆根、竹叶、甘草。功能主治痰热客肺,喘急上气,致失音者。摘录《类证治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