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金铃子丸

金铃子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金铃子丸

药方名称金铃子丸

处方金铃子(去核,炒)120克益智葫芦巴(炒)石菖蒲破故纸(炒)茴香(炒)巴戟(去心)各60克木香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气发动,牵引疼痛,脐腹弦急,攻冲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盐汤、温酒任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局方》卷五(淳佑新添方):金铃子丸

药方名称金铃子丸

处方金铃子(去核,炒)4两,益智仁2两,胡芦巴(炒)2两,石菖蒲2两,破故纸(炒)2两,茴香(微炒)2两,巴戟(去心)2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气发动,牵引疼痛,脐腹弦急,攻冲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盐汤、温酒任下。

摘录《局方》卷五(淳佑新添方)

普济方》卷一五六:金铃子丸

药方名称金铃子丸

处方金铃子肉、胡芦巴1两,破故纸1两,萆薢1两,小茴香3两,苍术2两,附子1个。

制法上为细末,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脚痛,小肠脚气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六

《朱氏集验方》卷三:金铃子丸

药方名称金铃子丸

处方茴香半两,川楝子半两(每个作4片,用巴豆肉49粒炒焦为度,不用巴豆),破故纸2两,胡芦巴(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膀胱小肠疝气,脐腹苦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细嚼胡桃仁3个,热葱酒送下;常服,盐酒吞下亦可。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三

《袖珍》卷二引《澹寮》:金铃子丸

药方名称金铃子丸

处方川楝子5两(锉,作5分制,一分用斑蝥1个,去头翅同炒,去斑蝥;一分用茴香3钱,盐半钱,炒熟去盐留茴香入药;一分用黑牵牛3钱同炒,去牵牛;一分用破故纸3钱同炒,留故纸入药;一分用萝卜子1钱同炒,去萝卜子)。

制法上将楝子去核,同破故纸、茴香焙干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钓肾气,膀胱偏坠,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空心送下。

摘录《袖珍》卷二引《澹寮》

猜你喜欢

  • 释擎汤

    药方名称释擎汤处方玄参60克 生地30克金银花60克当归30克 紫花地丁15克 贝母15克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治擎疽,又名手心毒、擎珠毒。手心之中,忽然红肿高突,变成一疽,疼痛非常,昼夜无间。

  • 五神汤

    《辨证录》卷十三:五神汤药方名称五神汤处方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金银花90克牛膝15克 紫花地丁30克功能主治治多骨痈。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三《惠直堂经验方》:五神汤药方名称五神汤处方荆

  • 沉香降气丹

    药方名称沉香降气丹处方黑牵牛(取头末)3两,大黄1两(酒蒸),槟榔1两,当归1两(酒浸),良姜2钱,苍术1两,青皮(炒)1两,陈皮5钱,乌药1两,砂仁5钱,枳壳(麸炒)1两,枳实(麸炒)5钱,香附1两

  • 利胆排石汤

    药方名称利胆排石汤处方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利胆排石。主湿热内蕴,积久成石。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姜春华方

  • 绿豆汤

    药方名称绿豆汤处方绿豆100克 白糖适量制法将绿豆加水500克,煮汤。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解渴清暑。适用于水痘。用法用量服用时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注意热退后即停服。摘录《民间验方》

  • 固齿明目方

    药方名称固齿明目方处方赤芍药、荆芥穗、香白芷、当归尾、防风、青盐。功能主治固齿明目。主牙痛。用法用量上用青盐1斤捣碎,以井花水5碗,先煎,洁净为末;然后将咀成片五味药,用水8升煎至4升,用马尾罗内,薄

  • 调中思食丸

    药方名称调中思食丸处方陈曲(捣碎,炒黄色)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人参半两,麦糵(炒黄色)半两,钟乳粉半两,槟榔(大者,锉)半两,白术半两,半夏曲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制法上除钟乳别入

  • 鸡酒膏

    药方名称鸡酒膏处方没药1钱,麝香半钱,乳香半分。功能主治肠风痔瘘。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同鸡子1个,尖头开破,倾出黄并清,打匀调药,都倾在鸡子内,以油纸裹数重,系定,勿令漏入水,煮熟去壳,分作4服。空心温

  • 和胎调气饮

    药方名称和胎调气饮处方陈皮(去白,炒)2钱,黄芩(酒炒)1钱5分,茯苓(炒)1钱,白术(蜜炙)1钱,枳壳(麸炒)8分,苏梗8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妊娠八月,胎气不安,气逆气喘,不问有无外感。用法用量

  • 黑纸拈

    药方名称黑纸拈处方密陀僧(煨)、黄连(去须)、沥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用纸作拈子。功能主治痔瘘久不愈。用法用量以津唾蘸药未,拈入窍内。觉微微痒即住,不可尽拈也。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