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
耳读音为ěr,意思是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像耳朵的东西:木~。银~。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耳字读音
ěr ㄦˇ
耳字笔顺
横、竖、竖、横、横、横 (耳笔顺图解请看:耳笔顺)
耳相关字典
耳国语辞典解释
耳 ěr ㄦˇ
# 名
- 人及动物的听觉器官与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 凡器物两旁附有以便于提携的把手均称为「耳」。
- 《易经·鼎卦·六五》:「鼎,黄耳金铉。」
- 《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
- 形状像耳朵的东西。
- 如:「木耳」、「银耳」。
-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动
- 闻、听。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大夫,晋重列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
-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
# 助
- 位于句末,表决定的意思。相当于「矣」、「了」。
- 《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 位于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当于「而已」、「罢了」。
- 《论语·阳货》:「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