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杀相关字典
杀[shā]字在结尾的词语
- 中杀[zhōng shā]
谓适宜猎获﹑捕食。
- 生杀[shēng shā]
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 2.生与死;生或死。 3.决定生与死。 4.指生杀之权。
- 斗杀[dòu shā]
1.格斗致死。 2.争斗;厮杀。 由于殴斗、打架而杀死人
- 不杀[bù shā]
1.不断其命。 2.不尽。
- 专杀[zhuān shā]
1.擅自杀人。 2.指无须禀命而可诛戮。
- 诛杀[zhū shā]
杀戮。 杀戮
- 他杀[tā shā]
1.被别人杀死。 2.刑法用语,与“自杀”相对而言。 被别人杀死
- 赚杀[zuàn shā]
1.亦作“赚煞”。 2.赢得,博得。
- 绞杀[jiǎo shā]
①用绳勒死。②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绞杀革命ㄧ绞杀新生事物。
- 侵杀[qīn shā]
迫害杀戮。
- 克杀[kè shā]
扼杀。
- 篡杀[cuàn shā]
弑君而夺其位。
- 道杀[dào shā]
把话说得肯定而不能移易。
- 宰杀[zǎi shā]
屠宰牲畜﹑家禽等。 屠宰牲畜、家禽等神祗岂宰杀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 罪杀[zuì shā]
犹虐杀。
- 棰杀[chuí shā]
用棍棒打死。
- 俘杀[fú shā]
俘获杀戮。
- 坑杀[kēng shā]
1.活埋。 2.害煞。
- 肃杀[sù shā]
①形容秋冬季节草木凋零、寒色逼人的情景:秋气肃杀,黄叶满地。②形容严酷的气氛:锋利肃杀的诗|屋里一片肃杀气氛。
- 劫杀[jié shā]
劫持并加以杀害。
- 刭杀[jǐng shā]
斩杀。
- 枪杀[qiāng shā]
用枪打死。 枪毙;开枪打死人
- 捕杀[bǔ shā]
捕捉杀害。如:不许捕杀珍禽益兽。如:他捕杀了一只十点梅花好公鹿。
- 冲杀[chōng shā]
边冲边杀。 冲锋拼杀勇猛地冲杀上去
- 诱杀[yòu shā]
引诱出来将其杀死。 引诱出来将其杀死或消灭诱杀害虫
- 衰杀[shuāi shā]
减缩。
- 痛杀[tòng shā]
1.尽力冲杀或围歼;狠狠地击杀。 2.悲痛之甚。杀﹐表示极甚之词。
- 脔杀[luán shā]
割肉使碎而杀之。
- 谮杀[zèn shā]
谓进谗言杀害。
- 噍杀[jiào shā]
声音急促,不舒缓。
- 反杀[fǎn shā]
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 收杀[shōu shā]
收煞,结束。
- 恶杀[wù shā]
厌恶杀生。
- 鞭杀[biān shā]
古代刑名。用鞭打死。
- 燋杀[jiāo shā]
声音急促。燋,通“噍”。
- 仇杀[chóu shā]
因仇恨而残杀。 出于报仇而杀人
- 双杀[shuāng shā]
棒、垒球运动术语。指守场员在一次防守活动中连续使攻方两名队员出局。
- 烂杀[làn shā]
乱杀。
- 镳杀[biāo shā]
射杀。
- 官杀[guān shā]
即官鬼。
- 没乱杀[méi luàn shā]
见“没乱煞”。
- 伐杀[fá shā]
杀戮。
- 刑杀[xíng shā]
处以死刑。
- 放杀[fàng shā]
1.放逐杀戮。 2.同“放弑”。
- 故杀[gù shā]
故意杀害(区别于‘误杀’)。
- 独杀[dú shā]
1.谓独力杀之。 2.谓只杀他人,而不被人杀。
- 隆杀[lóng shā]
犹尊卑﹑厚薄﹑高下。
- 去杀[qù shā]
1.不用死刑。 2.戒杀生。
- 鲜杀[xiān shā]
活杀的猎物。
- 萧杀[xiāo shā]
冷落萧条。
- 逼杀[bī shā]
犹言迫害致死。
- 害杀[hài shā]
犹言害苦。
- 夹杀[jiā shā]
棒、垒球运动术语。指跑垒员在两个垒之间被守场员追逐触杀出局。
- 献杀[xiàn shā]
指进献猎获物。
- 骚杀[sāo shā]
下垂晃动貌。
- 荆刘拜杀[jīng liú bài shā]
元明间流行的《荆钗记》、《刘知远》(即《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个南戏剧目的合称。
- 烹杀[pēng shā]
宰杀烹煮。
- 藕丝难杀[ǒu sī nán shā]
比喻感情缠绵,难以割断。
- 戕杀[qiāng shā]
残杀;损伤。
- 砸杀[zá shā]
将某物砸入地下,纹丝不动。比喻将事情定下,不允许再有变更。
- 淫杀[yín shā]
滥杀。
- 幽杀[yōu shā]
1.囚禁处死。 2.阴干。
- 晩杀[wǎn shā]
谓作物凋零得迟。
- 破杀杀[pò shā shā]
见“破设设”。
- 凶杀[xiōng shā]
行凶杀人。
- 贼杀[zéi shā]
1.杀害。 2.用作詈词。
- 轰杀[hōng shā]
用密集的枪弹或炮弹杀死。
- 雠杀[chóu shā]
因仇恨而彼此相杀。
- 射杀[shè shā]
用箭射死。
- 案杀[àn shā]
查办处死。
- 漂杀[piāo shā]
淹死。
- 阵杀[zhèn shā]
军中诛杀。
- 艾杀[ài shā]
斩割;芟除。
- 支杀[zhī shā]
见“支沙”。
- 嗜杀[shì shā]
喜好杀戮。
- 惨杀[cǎn shā]
1.严酷。 2.残酷杀害。 残忍地杀害惨杀无辜
- 劈杀[pī shā]
用军刀砍杀。 用军刀砍杀
- 拼杀[pīn shā]
拼命厮杀。亦喻全力竞争。 拼命厮杀去拼杀闯荡
- 天杀[tiān shā]
1.谓天性残酷。 2.谓为上天所杀。
- 痛杀杀[tòng shā shā]
见“痛煞煞”。
- 硬支杀[yìng zhī shā]
又干又硬。
- 打杀[dǎ shā]
1.打死。 2.抹杀;扼杀。 杀死;致人死地这人活活被打杀
- 吓杀[xià shā]
吓死。谓受惊之甚。
- 鏦杀[cōng shā]
用戈﹑矛刺杀。
- 消杀[xiāo shā]
1.萧森,萧索。 2.消除;抵消。
- 牲杀[shēng shā]
畜牧和田猎得来的牺牲。
- 搏杀[bó shā]
1.击杀。 2.搏斗,斗争。
- 相杀[xiāng shā]
1.相互残害﹑杀伤。 2.相互制约。
- 曲杀[qū shā]
枉杀。
- 拉杀[lā shā]
用杖击杀。
- 屈杀[qū shā]
委曲之极;冤枉之极。
- 强杀[qiáng shā]
1.亦作“强煞”。 2.犹言充其量。
- 登杀[dēng shā]
登时杀伤;立即处决。
- 矫杀[jiǎo shā]
谓假托君命以杀人。
- 妄杀[wàng shā]
滥杀;乱杀。
- 七杀[qī shā]
1.凶神。 2.人命案件的七种情况。
- 谋杀[móu shā]
谋划杀害。 事先设下杀人的计划,而后实行杀人的事谋杀之罪
- 认杀[rèn shā]
谓认定不移。
- 诈杀[zhà shā]
用欺诈的手段杀死。
- 诬杀[wū shā]
捏造犯罪事实而加以杀害。
- 销杀[xiāo shā]
犹消尽。
- 死杀[sǐ shā]
犹死板。
- 鸩杀[zhèn shā]
用鸩酒毒杀。
- 灾杀[zāi shā]
见“灾煞”。
- 可杀[kě shā]
见“可煞”。
- 微杀[wēi shā]
暗杀。
- 赪杀[chēng shā]
1.亦作“?杀”。 2.古代丧礼用以套尸体下半部的红色袋子。
- 虐杀[nüè shā]
残酷杀死:因虐杀珍稀动物而被指控。
- 梢杀[shāo shā]
击毁。
- 扑杀[pū shā]
摔死;击杀。
- 洪杀[hóng shā]
犹增减。
- 迎杀[yíng shā]
犹迎战。
- 笞杀[chī shā]
谓拷打致死。
- 五杀[wǔ shā]
1.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 2.犹五行。
- 磔杀[zhé shā]
诛戮;屠杀。
- 水尾杀[shuǐ wěi shā]
方言。水位下落。
- 獠杀[liáo shā]
捕杀;杀害。
- 蔑杀[miè shā]
犹灭杀。
- 合杀[hé shā]
1.该杀。 2.谓乐曲终止。 3.了结。
- 斫杀[zhuó shā]
斩杀;砍杀。
- 夭杀[yāo shā]
杀戮。
- 三杀[sān shā]
棒、垒球运动术语。指守场员在一次防守活动中连续使攻方三名队员出局。
- 抹杀[mǒ shā]
也作“抹煞”、“抹{{c04c}}”。彻底勾销;完全去掉:一笔抹杀|抹杀别人的成绩|事实是抹杀不了的。
- 阴杀[yīn shā]
肃杀。
- 八杀[bā shā]
1.亦作“八煞”。 2.古代星命家以九星术推算命运﹐其第八宫曰病厄宫﹐亦称八杀宫﹐简称“八杀”。
- 黑杀[hēi shā]
1.亦作“黑煞”。 2.旧谓凶星﹑恶神。 指凶星。常喻凶恶暴虐
- 缢杀[yì shā]
谓勒人之颈而使之死。
- 稍杀[shāo shā]
渐衰;稍差。
- 递杀[dì shā]
犹递减,递降。
- 戏杀[xì shā]
谓相戏误伤而致死。唐代法律规定戏杀罪轻于斗杀,明清皆以斗杀论,至光绪末年又减轻论处。
- 厮杀[sī shā]
相杀,交战。 相杀;互相搏斗在白河战斗中,因保护 刘宗敏,与 贺人龙厮杀,一时和部队失散。—— 姚雪垠《李自成》
- 酷杀[kù shā]
犹虐杀。残酷杀害。
- 角杀[jiǎo shā]
犹言角斗厮杀。
- 杖杀[zhàng shā]
用杖打死。
- 传杀[chuán shā]
棒、垒球运动术语。指防守队员把球传到垒上,将跑垒员杀出局。
- 族杀[zú shā]
即族灭。
- 忒杀[tè shā]
见“忒煞”。
- 率杀[lǜ shā]
谓依法行刑。
- 暗杀[àn shā]
暗中杀害;乘人不备进行杀害。 乘人不备而杀害(通常是谋杀著名人物)
- 误杀[wù shā]
法律用语。主观上无杀人动机﹐因失误而伤人至死(区别于“故杀”)。 法律上指没有杀人意图,因失误而伤人致死
- 扣杀[kòu shā]
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术语。谓猛烈攻击,使对方难以还手的动作。 比喻从极高位猛力叩打(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
- 諕杀[háo shā]
1.亦作“諕煞”。 2.犹吓死。形容惊恐之极。
- 邀杀[yāo shā]
拦截杀害。
- 娘杀[niáng shā]
方言。詈词。
- 蛊杀[gǔ shā]
用蛊术杀害。
- 刺杀[cì shā]
1.刺而杀之。 2.用刺刀拼杀的一种技术。
- 辟杀[pì shā]
谓制造罪名而杀之。
- 封杀[fēng shā]
1.封禁 2.:封杀黄色刊物|一部优秀作品竟被封杀。
- 禁杀[jìn shā]
由于奉行宗教戒律或其他原因,于特定的日期,禁止宰杀动物。
- 秋杀[qiū shā]
犹秋刑。
- 贪杀[tān shā]
嗜杀。
- 养杀[yǎng shā]
谓极力供养。杀,同“煞”,形容极甚之辞。
- 决杀[jué shā]
打杀。多指将犯人打死。
- 榜杀[bǎng shā]
鞭笞致死。
- 劀杀[guā shā]
谓刮去恶疮脓血,以药蚀除腐肉。
- 格杀[gé shā]
1.击杀。 2.格斗拚杀。 拼斗杀死;击杀皆可格杀。——《后汉书.刘盆子传》。按,格为挌的错字。
- 锋杀[fēng shā]
丰杀。指肥瘦。
- 自杀[zì shā]
自己杀死自己。 自己杀死自己
- 掩杀[yǎn shā]
乘其不备而进攻;冲杀。 乘人不备而进攻;冲杀十个头领引了大小军士,掩杀起来。——《水浒传》
杀[shā]字在开头的词语
- 杀胡林[shā hú lín]
地名。在今河北省栾城县西北。
- 杀收[shā shōu]
收束。
- 杀获[shā huò]
斩杀捕获。
- 杀伤[shā shāng]
打死打伤。 打死打伤杀伤者甚众
- 杀青[shā qīng]
①古代用火烫炙竹简,使青竹水分除去,就不会再被虫蛀蚀,所以书写这一过程叫“杀青”。后指文章最后写定完稿:杀青交稿|《三苍》奇字已杀青。②绿茶加工的首道工序,使鲜叶水分蒸发,保持绿色,便于揉捻。
- 杀略[shā lüè]
1.亦作“杀掠”。 2.杀戮掳掠。
- 杀千刀[shā qiān dāo]
方言。詈词。犹言不得好死的。
- 杀力[shā lì]
消耗力量。
- 杀着[shā zhe]
1.最厉害的招数或本领。 2.指象棋中杀死对方将帅的一着棋。
- 杀戮[shā lù]
大量地杀死或伤害:大肆杀戮|杀戮无辜百姓。
- 杀厉[shā lì]
杀戮染有疫病的人。
- 杀伤力[shā shāng lì]
指武器的杀伤威力。 射弹杀伤对方目标的能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弹头活力,活力越大,杀伤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杀伐[shā fá]
1.征战﹐讨伐。 2.指杀戮。 3.谓严峻﹐果断。 4.大胆泼辣。
- 杀头[shā tóu]
砍掉…的头。 砍掉…的头
- 杀敛[shā liǎn]
谓万物凋落敛藏。
- 杀喳[shā zhā]
形容因痛而失声高叫。
- 杀气[shā qì]
①凶狠恶煞的形象:满脸杀气|杀气腾腾。②出气;把心里的怨恨凶狠地向人发泄:一不开心就拿丫头们杀气。
- 杀人[shā rén]
对人的杀害。 对人的杀害你不可杀人
- 杀礼[shā lǐ]
减省礼仪。
- 杀胚[shā pēi]
见“杀坯”。
- 杀毒[shā dú]
指用特别编制的程序清除存在于软件或存储载体中的电子计算机病毒。
- 杀风[shā fēng]
肃杀之风;极寒足以杀生之风。
- 杀手[shā shǒu]
1.古代军队中经挑选特别悍勇善战的兵士。 2.刺杀人的凶手。 3.比喻竞赛中技艺高超﹑致对方惨败的人。
- 杀剁[shā duò]
犹言该杀的﹐该死。叹息之词。
- 杀内[shā nèi]
节制性欲。
- 杀害障[shā hài zhàng]
佛教语。指杀害生灵的罪业。
- 杀机[shā jī]
1.致死之道。 2.欲加杀害之心。 杀人的念头陡起杀机
- 杀伤半径[shā shāng bàn jìng]
距炸点或爆心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炮弹、导弹或其他射弹很可能摧毁目标或杀伤人员。 距炸点或爆心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炮弹、导弹或其他射弹很可能摧毁目标或杀伤人员
- 杀身[shā shēn]
舍生;丧生。
- 杀鼠药[shā shǔ yào]
用来杀死老鼠的药剂。 用来杀死老鼠的药剂
- 杀矢[shā shǐ]
古代用于打猎的一种箭。
- 杀合[shā hé]
收束。
- 杀越[shā yuè]
见“杀人越货”。
- 杀人狂[shā rén kuáng]
1.杀人的狂热。2.杀人的狂热者或狂人。
- 杀省[shā shěng]
削减﹐节省。
- 杀菌[shā jūn]
杀死病菌。如:消毒杀菌。如:杀菌剂。
- 杀食[shā shí]
减食。
- 杀哀[shā āi]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谓凶荒之年减少丧葬礼数﹐以省费用。
- 杀时间[shā shí jiān]
消磨时间。如:我看小说是为了杀时间。
- 杀止[shā zhǐ]
截止﹐停止。
- 杀缝[shā fèng]
剪裁缝合之缝。
- 杀地[shā dì]
1.犹死地。军事上指极为不利的地形。 2.占卜中一个方位的名称。
- 杀并[shā bìng]
厮杀﹐火并。
- 杀声[shā shēng]
1.古代指音乐中的肃杀之声。 2.杀伐之声﹐交战时喊杀之声。
- 杀断[shā duàn]
断定﹐定死。
- 杀字[shā zì]
书法中草书的收笔。
- 杀虫剂[shā chóng jì]
用于消灭昆虫的药物;泛指消灭或逐避昆虫的药物。 用于消灭昆虫的药物;泛指消灭或逐避昆虫的药物
- 杀缚[shā fù]
1.斩杀束缚。 2.犹缀合。
- 杀威棍[shā wēi gùn]
见“杀威棒”。
- 杀节[shā jié]
阴冷肃杀时节。
- 杀殉[shā xùn]
将人杀死殉葬。
- 杀决[shā jué]
处死。
杀[shā]字的成语
- 杀彘教子[shā zhì jiào zǐ]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 仁者不杀[rén zhě bù shā]
杀:杀生。有仁爱之心的人爱万物而不杀生。
- 误杀好人[wù shā hǎo rén]
好人:品德好、行为端的人。过失地杀掉品行好的人。
- 暗藏杀机[àn cáng shā jī]
隐藏杀人的念头。比喻潜在危险。
- 杀身救国[shā shēn jiù guó]
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
- 自相残杀[zì xiāng cán shā]
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自己人之间互相残害
- 一概抹杀[yī gài mǒ shā]
抹杀:抹掉,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以杀止杀[yǐ shā zhǐ shā]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 杀身成名[shā shēn chéng míng]
为正义捐弃生命而赢得美名。
- 杀父之仇[shā fù zhī chóu]
旧时指最大的仇恨。
- 杀气腾腾[shā qì téng téng]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 原义是形容要杀人的凶恶气势,现在常用来形容一种险恶的气氛
- 春生秋杀[chūn shēng qiū shā]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 杀生害命[shā shēng hài mìng]
杀害生命。
- 五花杀马[wǔ huā shā mǎ]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 丰杀随时[fēng shā suí shí]
丰:增加;杀:减少。随时代不同而作增减变动。
- 杀身成仁[shā shēn chéng rén]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意思是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今周汉迄于巨唐,杀身成仁,代有髦杰。—— 唐. 李德裕《三良论》
- 不丰不杀[bù fēng bù shā]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 肃杀之气[sù shā zhī qì]
酷烈肃索的秋气。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 庸医杀人[yōng yī shā rén]
庸医:医术低劣的医生。医术低劣的医生误用药物而害人性命。
- 借刀杀人[jiè dāo shā rén]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阴谋使他人与自己的仇人结怨,从而利用他人去杀掉仇人。比喻借他人之手害人
- 曾子杀彘[zēng zǐ shā zhì]
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 杀敌致果[shā dí zhì guǒ]
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指英勇杀敌,建立战功
- 刳胎杀夭[kū tāi shā yāo]
指凶残不义。同“刳胎焚夭”。
- 生杀之权[shēng shā zhī quán]
掌握别人死活的权力。操纵着叫人生或死的权力。形容权力很大
- 一笔抹杀[yī bǐ mǒ shā]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覆军杀将[fù jūn shā jiāng]
覆:消灭。军队被消灭,将领被杀死。
- 好生恶杀[hǎo shēng wù shā]
爱惜生命。
- 杀家纾难[shā jiā shū nàn]
杀: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 杀伐决断[shā fá jué duàn]
伐:讨伐,进攻。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
- 杀生之权[shā shēng zhī quán]
掌管生死大权。
- 寸铁杀人[cùn tiě shā rén]
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 互相残杀[hù xiāng cán shā]
残:毁坏,伤害。彼此之间相互残害,各不相容。
- 奸掳烧杀[jiān lǔ shāo shā]
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杀人放火。
- 扑杀此獠[pū shā cǐ liáo]
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
- 疑心杀子[yí xīn shā zǐ]
因怀疑而杀死亲生儿子。比喻对既象又不象的现象不做调查,只凭主观怀疑着手处理,酿成大错。
- 人杀鬼杀[rén shā guǐ shā]
被人杀和被鬼杀。比喻被好人和被坏人杀掉结果是一样的。
- 感慨杀身[gǎn kǎi shā shēn]
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杀身:舍弃生命。因愤慨而舍弃性命。
- 杀人如芥[shā rén rú jiè]
芥:小草。杀人像割草。形容杀人不当一回事。
- 天生天杀[tiān shēng tiān shā]
指自生自化,自生自灭。
- 看杀卫玠[kàn shā wèi jiè]
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 坏车杀马[huài chē shā mǎ]
比喻弃官归隐。
- 胜残去杀[shèng cán qù shā]
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感化残暴的人改恶从善而不滥用刑罚胜残去杀,教化残暴
- 杀鸡扯脖[shā jī chě bó]
形容心里着急、发誓、赌咒的神态。
- 生杀予夺[shēng shā yǔ duó]
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形容统治者的权力极大,可以随意决定人的生死生杀予夺,惟其所欲
- 杀手锏[shā shǒu jiǎn]
喻指取胜的绝招。 一作“撒手锏”,喻指取胜的绝招
- 去杀胜残[qù shā shèng cán]
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 斩尽杀绝[zhǎn jìn shā jué]
全部杀光。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 气杀钟馗[qì shā zhōng kuí]
气:气恼。比喻因愤怒而脸色难看。
- 杀鸡取卵[shā jī qǔ luǎn]
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为了得到鸡蛋而把母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好处而损害长远利益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小民留一线生机!
- 杀人如爇[shā rén rú ruò]
爇:通“刈”,割草。杀人如割草。形容随意杀人。
- 杀人放火[shā rén fàng huǒ]
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 丰上杀下[fēng shàng shā xià]
丰:丰满;上:上部;杀:尖瘦;下:下部。额头宽而脸颊瘦。形容脸形上宽下尖。
- 杀妻求将[shā qī qiú jiàng]
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 杀鸡抹脖[shā jī mǒ bó]
用手在脖子上比划。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 杀富济贫[shā fù jì pín]
杀掉那些为富不仁的人,向穷人提供救济和帮助。
- 杀威棒[shā wēi bàng]
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 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叫“打杀威棒”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水浒传》
- 杀人如藨[shā rén rú biāo]
杀人像割草一样。形容把杀人不当一回事。
- 杀人劫财[shā rén jié cái]
害人性命,抢人财物。指盗匪的行为。
- 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 卸磨杀驴[xiè mò shā lǘ]
把拉完磨的驴卸下来杀掉。比喻把曾经为自己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 杀人如麻[shā rén rú má]
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形容杀人极多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唐. 李白《蜀道难》这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惯匪
- 杀人如艺[shā rén rú yì]
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同“杀人如麻”。
- 杀人盈野[shā rén yíng yě]
被杀死的人布满原野。形容杀人极多。 被杀死的人遍满田野。形容杀人极多
- 嗜杀成性[shì shā chéng xìng]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 眦睚杀人[zì yá shā rén]
眦:眼角;睚:眼眶。因为别人瞪眼就杀了他。形容为人狭窄骄横。
- 曾参杀人[zēng shēn shā rén]
比喻流言可畏。
- 格杀勿论[gé shā wù lùn]
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对顽抗拒捕或罪大恶极的犯人,按刑律规定,击杀致死不论及执行者的罪行
- 杀鸡为黍[shā jī wéi shǔ]
指殷勤款待宾客。
- 杀身之祸[shā shēn zhī huò]
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有被杀危险的灾祸
- 杀生与夺[shā shēng yǔ duó]
杀:处死;生:让人活;予:给予;夺:剥夺。指生死赏罚的大权。
- 杀青甫就[shā qīng fǔ jiù]
杀青:古时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炙青竹,可免虫蛀,称之为杀青,这里指著作;甫:才。指著作刚完成。
- 杀马毁车[shā mǎ huǐ chē]
比喻弃官归隐。
- 杀生之柄[shā shēng zhī bǐng]
柄:权力。掌管生死大权。
- 杀人灭口[shā rén miè kǒu]
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 杀回马枪[shā huí mǎ qiāng]
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 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
- 杀身出生[shā shēn chū shēng]
指舍弃生命。
- 杀人越货[shā rén yuè huò]
越:抢劫。害人性命,抢人东西。指盗匪的行为。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 一伙杀人越货的强盗
杀[shā]字在中间的词语
- 三杀三宥[sān shā sān yòu]
宥:赦罪。形容断案慎重。
- 过失杀人[guò shī shā rén]
1.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2.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如:他因过失杀人罪而被判刑。
- 打渔杀家[dǎ yú shā jiā]
又名《庆顶珠》、《讨渔税》。戏曲传统剧目。叙萧恩偕女桂英捕鱼为生,因不堪恶霸勒索,到官府告状,反被责打。父女乃借献“庆顶珠”为名杀死恶霸一家。许多剧种有此剧目。有的还接演桂英流落江湖,与未婚夫花逢春相逢等情节。
- 故意杀人[gù yì shā rén]
由于受到挑衅,一时激怒或感情冲动,导致杀人,法律认为构成故意杀人。
- 禁杀日[jìn shā rì]
法令或习俗规定禁杀的日期。
- 凶杀案[xiōng shā àn]
行凶杀人事件。
- 吓杀人香[xià shā rén xiāng]
茶名。即碧螺春。 茶名,即碧螺春
- 放杀死[fàng shā sǐ]
方言。犹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