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新华字典>蛇组词

蛇相关字典

蛇[shé]字在结尾的词语

  • 乌梢蛇[wū shāo shé]
      一种无毒蛇,长可达二米余,背面前半部黄色,后半部黑色,腹面灰黑色。可入药,治麻痹﹑等多种疾病。
  • 蝰蛇[kuí shé]
      一种毒蛇。有黑斑蝰﹑白蝰﹑青蝰等种类。 蝰蛇科一种有毒蛇类,有时也指与之极近缘的响尾蛇科(Crotalidae)的蛇类
  • 蚖蛇[yuán shé]
      1.土虺蛇。 亦泛指毒蛇。
  • 铁蛇[tiě shé]
      比喻铁鞭。
  • 盘蛇[pán shé]
      亦作“盘虵”。盘绕曲折貌。
  • 蠕蛇[rú shé]
      1.亦作“蝡蛇”。 2.传说中的蛇名。
  • 窟里拔蛇[kū lǐ bá shé]
      形容行动迟缓。
  • 蝉蛇[chán shé]
      鳝鱼。蝉﹐通“鳝”。
  • 握蛇[wò shé]
      见“握灵蛇之珠”。
  • 石蛇[shí shé]
      1.修堰时用若干竹笼置石,投水中以遏流,其形蜿蜒如蛇,因称。
  • 盐蛇[yán shé]
      方言。壁虎的别称。
  • 盲蛇[máng shé]
      一类无毒蛇,长15—40厘米,是我国蛇类中最小的。外形像蚯蚓,尾极短,鳞片圆形,体暗绿色。吃昆虫等。
  • 杯蛇[bēi shé]
      见“杯弓蛇影”。
  • 髯蛇[rán shé]
      1.亦作“髥蛇”。亦作“髯虵”。 2.岭南所产大蛇。可入药。
  • 蛟蛇[jiāo shé]
      1.蛟与蛇。 2.喻字迹。
  • 海蛇[hǎi shé]
      爬行动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体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主要以鱼为食。肉可食并可入药,皮可制革或做琴膜。
  • 黄蛇[huáng shé]
      1.黄色的蛇。 2.传说故事中铜剑所变的蛇。
  • 铁钱蛇[tiě qián shé]
      一种状如蚯蚓的小蛇﹐无毒﹐又名盲蛇。分布于浙江﹑福建等地。
  • 金环蛇[jīn huán shé]
      毒蛇的一种。头颈部的背面黑色﹐全身有黑色和黄色相间环带﹐毒性大﹐吃小动物。
  • 五蛇[wǔ shé]
      喻指春秋时辅佐晋文公的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介子推五臣。
  • 蕲蛇[qí shé]
      蛇的一种,以产于湖北蕲春(旧蕲州)而得名。又名白花蛇。可制药。
  • 飞蛇[fēi shé]
      传说中会飞的蛇。
  • 三尺青蛇[sān chǐ qīng shé]
      喻剑。
  • 玄蛇[xuán shé]
      一种大蟒。
  • 埋蛇[mái shé]
      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为善行仁爱之典。
  • 长蛇[cháng shé]
      亦作“长虵”。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2.泛指大蛇。3.喻指贪残凶暴者。4.古杂戏的一种。5.指 长江 。
  • 遗蛇[yí shé]
      1.同“逶迤”。 2.斜行;曲折前进。
  • 蟒蛇[mǎng shé]
      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一丈以上﹐头部长﹐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黄褐色﹐有暗色斑点﹐腹部白色﹐多产于热带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肉可食﹐皮可制物。又称蚺蛇。
  • 巴蛇[bā shé]
      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 疑蛇[yí shé]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杜宣饮于上司应郴家﹐“北壁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杜甚恶之﹐但不敢不饮。回家即病﹐久治不愈。应知之﹐即招杜“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经应说明﹐杜意遂释﹐病顿愈。亦见《晋书.乐广传》﹐谓乐宴客事。后以“疑蛇”谓因疑虑而引起的误解。
  • 有足蛇[yǒu zú shé]
      指蜥蜴。
  • 双蛇[shuāng shé]
      《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曼少传峻学。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绲令曼筮之。卦成﹐曼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复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后以“双蛇”指结印钮的两根绶带。
  • 殴蛇[ōu shé]
      春秋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 化蛇[huà shé]
      古神话中的怪嘼。
  • 蟠蛇[pán shé]
      见“蟠虵”。
  • 嘻里牙蛇[xī lǐ yá shé]
      方言。谓闹着玩的。
  • 四脚蛇[sì jiǎo shé]
      蜥蜴的俗称。
  • 赤蛇[chì shé]
      赤色的蛇。古代以为祥瑞之物。
  • 蜴蛇[yì shé]
      南方产的一种小蛇。可入药。
  • 土脚蛇[tǔ jiǎo shé]
      见“土虺蛇”。
  • 四蛇[sì shé]
      四蛇有多重涵义:1、神话传说,守护颛顼帝和九嫔的四条蛇;2、佛教术语,四蛇来比喻“地水火风”;3、干支纪年里,以蛇命名的年月日时,即蛇年蛇月蛇日蛇时,地支为“巳年巳月巳日巳时”。
  • 龟长于蛇[guī cháng yú shé]
      1.见“龟长於蛇”。
  • 眼镜蛇[yǎn jìng shé]
      爬行纲,眼镜蛇科。颈背面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眼镜状斑纹,故名。背面黑褐色,有黄白色环纹。平时在灌木丛、竹林、溪边、稻田等处活动,捕食鼠、鸟、蛙、鱼等。是中国造成蛇伤的主要毒蛇之一。肉可食,蛇毒可供药用。
  • 人蛇[rén shé]
      指偷渡的人。
  • 斗蛇[dòu shé]
      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后遂以“斗蛇”喻国家内乱。
  • 赤縺蛇[chì lián shé]
      见“赤练蛇”。
  • 画箧蛇[huà qiè shé]
      语本《大涅盘经.德五品》:“观身如箧,地水火风,四大毒蛇。”谓人身由“四大”假合而成,如四大毒蛇共居一箧。后因以“画箧蛇”喻虚幻易坏的人身。
  • 活褥蛇[huó rù shé]
      1.亦作“活褥虵”。 2.一种能捕鼠的蛇。
  • 水蛇[shuǐ shé]
      生活于水中的蛇。
  • 修蛇[xiū shé]
      1.亦作“修虵”。 2.长蛇,大蛇。常比喻坏人。
  • 两头蛇[liǎng tóu shé]
      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象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汉贾谊《新书.春秋》:“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上》:“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余﹐腹下鳞红皆锦文。一
  • 鳞蛇[lín shé]
      巨蟒名。
  • 奔蛇[bēn shé]
      1.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 2.形容曲折。
  • 天蛇[tiān shé]
      1.星名﹐即腾蛇星。 2.毒虫名。
  • 黑花蛇[hēi huā shé]
      乌蛇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乌蛇》。
  • 象蛇[xiàng shé]
      古代传说中的鸟名。一体而具雌雄。
  • 赤练蛇[chì liàn shé]
      1.亦作“赤縺蛇”。亦作“赤楝蛇”。 2.蛇的一种。背部黑绿色,有赤色条纹和斑点,无毒,但性凶猛,好捕食蛙类。 3.比喻恶毒的人。
  • 楚相断蛇[chǔ xiāng duàn shé]
      汉贾谊《新书.春秋》载,春秋楚相孙叔敖,幼时遇两头蛇,恐他人又见,埋之,惧,谓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谕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汉刘向《新序.杂事一》亦记此事。后因以“楚相断蛇”喻人做好事必将得好报。
  • 越王蛇[yuè wáng shé]
      两头蛇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两头蛇》。
  • 緑蛇[lǜ shé]
      1.亦作“绿蛇”。 绿色的蛇。传说中有一种灵蛇为绿色。
  • 蛐蛇[qū shé]
      方言。即蛐蟮。
  • 竹蛇[zhú shé]
      即竹根蛇。
  • 素蛇[sù shé]
      白蛇。特指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白帝子。
  • 黑蛇[hēi shé]
      1.黑色的蛇。 2.比喻铁杖。
  • 睡蛇[shuì shé]
      喻烦恼困扰﹑心绪不宁的精神状态。
  • 黄喉蛇[huáng hóu shé]
      见“黄颔蛇”。
  • 灵蛇[líng shé]
      亦作“灵虵”。1.神异的蛇,有灵应的蛇。2.指传说中衔珠报答 隋侯 的蛇。3.指灵蛇之珠。珍奇的宝物。比喻胸中藏有锦绣文才的人。4.比喻美好的文才或文章。5.敬称妇女所怀之胎。6.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 蝠蛇[fú shé]
      即蝮蛇。
  • 青蛇[qīng shé]
      1.亦作“青虵”。 2.青色的蛇。 3.古宝剑名。亦泛指剑。
  • 枳首蛇[zhǐ shǒu shé]
      歧头蛇,两头蛇。枳,通“枝”,歧出。
  • 桑根蛇[sāng gēn shé]
      赤练蛇的别称。
  • 王蛇[wáng shé]
      蟒蛇。一种无毒的大蛇。
  • 虫蛇[chóng shé]
      1.泛指蛇和其他虫类。 2.喻指异族异类的人。 3.谓虫蛇纠曲之状。比喻曲折钩连的书法。
  • 丹蛇[dān shé]
      赤色的长蛇。古代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热。
  • 烂死蛇[làn sǐ shé]
      比喻纠缠在身的累赘。
  • 脩蛇[xiū shé]
      长蛇;大蛇。《淮南子·本经训》:“逮至 尧 之时,十日竝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高诱 注:“脩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类。”
  • 惊蛇[jīng shé]
      喻笔墨飞舞。
  • 白蛇[bái shé]
      1.亦作“白虵”。 2.白色的蛇。 3.剑名。

蛇[shé]字在开头的词语

  • 蛇门[shé mén]
      门名。战国春申君在吴地所造。
  • 蛇网草[shé wǎng cǎo]
      草名。可治蛇毒。
  • 蛇变[shé biàn]
      1.蛇妖灾异。 2.《文选.潘岳》:“忽蛇变而龙摅﹐雄霸上而高骧。”李善注:“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后以“蛇变”比喻帝王的兴起。
  • 蛇腹断纹[shé fù duàn wén]
      1.同“蛇腹纹”。 2.指古琴。
  • 蛇龟[shé guī]
      指长寿的动物。
  • 蛇缨[shé yīng]
      蛇颈之纹。
  • 蛇虹[shé hóng]
      蛇状的虹。
  • 蛇瘴[shé zhàng]
      即瘭疮。
  • 蛇毒[shé dú]
      蛇的毒汁。
  • 蛇乡虎落[shé xiāng hǔ luò]
      谓野兽出没的地方。
  • 蛇人[shé rén]
      以弄蛇为业的人。
  • 蛇粟[shé sù]
      蛇床的别称。
  • 蛇蛭[shé zhì]
      1.亦作“虵蛭”。 2.蝮蛇类毒蛇。
  • 蛇解[shé jiě]
      蛇脱皮。
  • 蛇黄[shé huáng]
      矿物名。即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中医用以入药﹐有安神镇惊﹑止血定痛之功效。古人以为是生于蛇腹中之物﹐或以为是蛇蛰伏时口含之物。又称蛇含石。
  • 蛇蜮[shé yù]
      蛇与蜮。比喻祸人者。
  • 蛇酒[shé jiǔ]
      用蛇浸的酒。
  • 蛇弓[shé gōng]
      1.亦作“虵弓”。 2.弓名。弓形弯曲如蛇﹐故名。
  • 蛇杖[shé zhàng]
      手杖;拐杖。
  • 蛇蜴[shé yì]
      蛇与蜥蜴。泛指毒虫。
  • 蛇衔[shé xián]
      1.即蛇含。 2.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 蛇蚹[shé fù]
      1.亦作“虵蚹”。 2.蛇脱下的皮。蚹﹐蛇腹下的横鳞。 3.有断纹的古琴。其纹与蛇蜕腹下之纹相似﹐故称。
  • 蛇鳣[shé zhān]
      蛇和黄鳝。
  • 蛇医[shé yī]
      1.蝾螈的别名。 2.指专治蛇咬伤的医生。
  • 蛇涎[shé xián]
      蛇的唾液。
  • 蛇鳝[shé shàn]
      蛇与黄鳝。
  • 蛇孽[shé niè]
      蛇的妖孽。
  • 蛇吞象[shé tūn xiàng]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 蛇鳞[shé lín]
      1.蛇鱼之属。 2.形似蛇鳞;形似蛇鳞的东西。
  • 蛇筋[shé jīn]
      蛇蜕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蛇蜕》。
  • 蛇添足[shé tiān zú]
      犹蛇足。
  • 蛇皮鼓[shé pí gǔ]
      用蛇皮作鼓面的带柄小鼓。两旁各有绳系小椎﹐转动时用以发声。又称拨浪鼓。
  • 蛇伸[shé shēn]
      1.亦作“虵伸”。 2.修长舒展貌。
  • 蛇盘镜[shé pán jìng]
      语出唐锺辂《前定录.袁孝叔》。有老父授袁孝叔书一编云:“君之寿与位尽具于此﹐事已前定……但受一命﹐即开一幅。”每之任﹐视书无差。后秩满归阌乡别墅﹐晨起欲就巾栉﹐忽有物坠镜中﹐类蛇而有四足﹐孝叔惊仆﹐数日卒。其妻阅留书﹐犹馀半轴﹐乃开视之﹐惟有空纸数幅﹐画一蛇盘镜中。后用以为典实。
  • 蛇回兽怕[shé huí shòu pà]
      极言山势峻险。
  • 蛇渊囿[shé yuān yòu]
      春秋鲁囿名。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
  • 蛇祸[shé huò]
      谓由蛇引起的灾祸。
  • 蛇蓝[shé lán]
      曲节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曲节草》。
  • 蛇虫[shé chóng]
      蛇和蠹。
  • 蛇须箭[shé xū jiàn]
      礼花的一种。
  • 蛇蝮[shé fù]
      即蝮蛇。
  • 蛇跌鼈[shé diē biē]
      传说由蛇变成的鳖。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蛇跌鳖》:“世传蛇跌鳖,性最毒,食之能杀人。买鳖时,须以绳穿其尾,倒掛两时许试之,如蛇也,则顿復原形矣。”
  • 蛇书[shé shū]
      如蛇状的一种书法。
  • 蛇豕[shé shǐ]
      长蛇封豕。比喻贪残害人者。语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晋杜预注:“言吴贪害如蛇豕。”
  • 蛇莓[shé méi]
      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复叶﹐有小叶三片。初夏开花﹐黄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聚合的瘦果﹐深红色﹐有小毒﹐着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绵质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症。
  • 蛇盘绶笥[shé pán shòu sì]
      《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绲令曼筮之。卦成﹐曼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复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延熹元年﹐绲出为辽东太守﹐讨鲜卑﹐至五年﹐复拜车骑将军﹐击武陵蛮贼﹐皆如占。”后因以“蛇盘绶笥”为带兵远征之典。
  • 蛇蚓[shé yǐn]
      1.蛇与蚯蚓。 2.比喻书写的文字。
  • 蛇衔膏[shé xián gāo]
      即蛇衔。
  • 蛇蜿[shé wān]
      如蛇之蜿蜒。
  • 蛇医母[shé yī mǔ]
      即蛇舅母。
  • 蛇草[shé cǎo]
      旧谓蛇咬过的有毒的草。
  • 蛇甲[shé jiǎ]
      1.亦作“虵甲”。 2.泛指蛇虫之类。
  • 蛇疮[shé chuāng]
      指蛇咬之伤。
  • 蛇鱼[shé yú]
      鳗鲡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鳗鲡鱼》。
  • 蛇蝎[shé xiē]
      蛇与蝎子。比喻可怖的事物或狠毒的人。
  • 蛇床[shé chuáng]
      1.亦作“虵床”。 2.见“蛇床”。
  • 蛇蛟[shé jiāo]
      蛇与蛟。
  • 蛇子蛇孙[shé zǐ shé sūn]
      比喻盘曲似小蛇的松枝。
  • 蛇蜒[shé yán]
      泛指蛇类。
  • 蛇妖[shé yāo]
      蛇为妖孽。
  • 蛇委[shé wěi]
      1.绵延曲折貌。 2.从容自得貌。
  • 蛇蚖[shé yuán]
      比喻蜿蜒的字迹。
  • 蛇师[shé shī]
      蝾螈的别名。
  • 蛇龙[shé lóng]
      1.蛇与龙。传说为造成洪水者。 2.比喻盘绕屈曲的树枝。
  • 蛇钻心病[shé zuān xīn bìng]
      胆道蛔虫病的俗称。
  • 蛇腹断[shé fù duàn]
      同“蛇腹纹”。
  • 蛇蟠[shé pán]
      1.蛇盘曲。 2.像蛇盘曲貌。 3.军阵名。
  • 蛇脊[shé jǐ]
      比喻蜿蜒的山脊。
  • 蛇退[shé tuì]
      如蛇之倒退而行。常用以喻险地难行。
  • 蛇进[shé jìn]
      喻弯腰前行。
  • 蛇谷[shé gǔ]
      传说中的谷名。
  • 蛇母[shé mǔ]
      传说汉高祖所斩白蛇之母。
  • 蛇管[shé guǎn]
      1.弯卷成螺旋的管子或管子系统。2.在蒸馏中用的螺旋式冷凝集管。
  • 蛇茄[shé qié]
      一种茄子,果实为长圆柱形,末端卷曲。 一种茄子,果实为长圆柱形,末端卷曲
  • 蛇窦[shé dòu]
      蛇的洞穴。形容狭窄。
  • 蛇矛[shé máo]
      1.亦作“虵矛”。 2.古兵器名。矛之长者。
  • 蛇脂[shé zhī]
      1.亦作“虵脂”。 2.蛇的脂肪。比喻人的心力。
  • 蛇蛊[shé gǔ]
      传说聚百虫合置器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仅存蛇者称蛇蛊﹐极毒﹐可杀人。
  • 蛇跌鳖[shé diē biē]
      传说由蛇变成的鳖。
  • 蛇腹纹[shé fù wén]
      指古琴上的横鳞断纹。状如蛇腹下的横鳞﹐故称。
  • 蛇头[shé tóu]
      称组织偷渡并从中获取钱财的坏人。
  • 蛇蜕[shé tuì]
      蛇脱下的皮。筒状﹐半透明﹐可入药。
  • 蛇蟊[shé máo]
      蛇与蟊。泛指毒虫。
  • 蛇年[shé nián]
      即巳年。
  • 蛇羹[shé gēng]
      用蛇肉所作之羹。
  • 蛇虺[shé huī]
      亦作“虵虺”。泛指蛇类。亦用以比喻凶残狠毒的人。
  • 蛇穿[shé chuān]
      比喻匍伏穿行。
  • 蛇形[shé xíng]
      1.亦作“虵形”。 2.如蛇曲折延长的形状。
  • 蛇行[shé xíng]
      1.亦作“虵行”。 2.像蛇一样伏地爬行。 3.像蛇一样蜿蜒曲折地前进。
  • 蛇藨[shé biāo]
      蛇莓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蛇莓》。
  • 蛇鬼[shé guǐ]
      蛇化的鬼魅。
  • 蛇精[shé jīng]
      传说蛇化的妖精。
  • 蛇蛇[shé shé]
      浅薄而自大貌。蛇﹐通“訑”。

蛇[shé]字的成语

  • 引蛇出洞[yǐn shé chū dòng]
      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 一蛇吞象[yī shé tūn xiàng]
      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 封豨修蛇[fēng xī xiū shé]
      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 一蛇两头[yī shé liǎng tóu]
      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 斗折蛇行[dǒu zhé shé xíng]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 蛇口蜂针[shé kǒu fēng zhēn]
      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比喻一个人心肠极其恶毒
  • 蛇头蝎尾[shé tóu xiē wěi]
      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 行行蛇蚓[háng háng shé yǐn]
      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 龙屈蛇伸[lóng qū shé shēn]
      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 蛇欲吞象[shé yù tūn xiàng]
      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 蛇盘鬼附[shé pán guǐ fù]
      比喻相互色结。
  • 壁间蛇影[bì jiān shé yǐng]
      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 岁在龙蛇[suì zài lóng shé]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 贪蛇忘尾[tān shé wàng wěi]
      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 蛇蝎心肠[shé xiē xīn cháng]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 地头蛇[dì tóu shé]
      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现在也用来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 龙蛇不辨[lóng shé bù biàn]
      比喻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 蛇行鳞潜[shé xíng lín qián]
      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 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 蛇灰蚓线[shé huī yǐn xiàn]
      比喻有相应的线索可循。
  • 一蛇二首[yī shé èr shǒu]
      首:头。一条蛇长了两个脑袋。比喻朝廷两个人掌权,政令不一,权力分散。也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 灵蛇之珠[líng shé zhī zhū]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 蛇入鼠出[shé rù shǔ chū]
      比喻行动隐秘。
  • 草蛇灰线[cǎo shé huī xiàn]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 蛇珠雀环[shé zhū què huán]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同“蛇雀之报”。
  •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水浒传》
  • 蛇螫断腕[shé shì duàn wàn]
      比喻小害能坏大事。
  • 握蛇骑虎[wò shé qí hǔ]
      比喻处境极险恶。
  • 一龙一蛇[yī lóng yī shé]
      忽而像龙的出现,忽而像蛇的蜇伏变化多端。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 佛口蛇心[fó kǒu shé xīn]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惊蛇入草[jīng shé rù cǎo]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 佛心蛇口[fó xīn shé kǒu]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走蚓惊蛇[zǒu yǐn jīng shé]
      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 巴蛇吞象[bā shé tūn xiàng]
      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无厌。
  • 蛇行鼠步[shé xíng shǔ bù]
      形容胆小谨慎。
  • 螳螂捕蛇[táng láng bǔ shé]
      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以弱制强。
  • 拨草寻蛇[bō cǎo xún shé]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蛇蝎为心[shé xiē wéi xīn]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 蛇毛马角[shé máo mǎ jiǎo]
      蛇生毛,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的事物。因以指有名无实。
  • 龙蛇飞动[lóng shé fēi dòng]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 龙蛇混杂[lóng shé hùn zá]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 骇龙走蛇[hài lóng zǒu shé]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 枭蛇鬼怪[xiāo shé guǐ guài]
      比喻丑恶之徒。
  • 杯蛇幻影[bēi shé huàn yǐng]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 豕分蛇断[shǐ fēn shé duàn]
      比喻支离破碎。
  • 封豕长蛇[fēng shǐ cháng shé]
      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 膝语蛇行[xī yǔ shé xíng]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 蛇眉鼠眼[shé méi shǔ yǎn]
      形容人的长相丑恶,心术不正。
  • 不辨龙蛇[bù biàn lóng shé]
      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 杯蛇鬼车[bēi shé guǐ chē]
      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 蛇头鼠眼[shé tóu shǔ yǎn]
      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 三蛇九鼠[sān shé jiǔ shǔ]
      比喻为害庄稼的东西很多。
  • 笔走龙蛇[bǐ zǒu lóng shé]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蛇鼠横行[shé shǔ héng xíng]
      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 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
  •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 蝉蜕蛇解[chán tuì shé jiě]
      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 牛鬼蛇神[niú guǐ shé shén]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指虚幻怪诞,后比喻形形色色的丑恶东西或坏人
  • 毒蛇猛兽[dú shé měng shòu]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 蛇雀之报[shé què zhī bào]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后以之为报恩的典故。
  • 三蛇七鼠[sān shé qī shǔ]
      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 养虺成蛇[yǎng huǐ chéng shé]
      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 蛇蟠蚓结[shé pán yǐn jié]
      比喻相互勾结。
  • 虎头蛇尾[hǔ tóu shé wěi]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记载,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 飞鸟惊蛇[fēi niǎo jīng shé]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蛇[shé]字在中间的词语

  • 龙蛇阵[lóng shé zhèn]
      兵阵名。
  • 龙蛇之章[lóng shé zhī zhāng]
      即龙蛇歌。
  • 龙蛇年[lóng shé nián]
      旧指凶岁。
  • 画蛇足[huà shé zú]
      同“画蛇添足”。
  • 丈八蛇矛[zhàng bā shé máo]
      矛名,古代兵器。
  • 猿扳蛇折[yuán bān shé shé]
      极言山路高峻曲折,难以攀登。
  • 水蛇腰[shuǐ shé yāo]
      指细长而腰部略弯的身材。多形容女子。
  • 灵蛇髻[líng shé jì]
      一种样式新颖﹑不断变化的发髻。
  • 龙蛇之诗[lóng shé zhī shī]
      见“龙蛇之章”。
  • 龙蛇蟠[lóng shé pán]
      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
  • 三蛇羹[sān shé gēng]
      广东名菜。以三种毒蛇肉制成的羹。

蛇[yí]字的成语

  • 虚为委蛇[xū wéi wēi yí]
      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 虚与委蛇[xū yǔ wēi yí]
      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委蛇:随顺,应付。假意跟人附和,敷衍应付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与委蛇。——《庄子.应帝王》不磨虚与委蛇,正在子耐厌之时。——《邻女语》
  • 礼度委蛇[lǐ dù wēi yí]
      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蛇[y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退食委蛇[tuì shí wēi yí]
      谓退朝休息而从容自得。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委蛇,自得之貌。”
  • 委蛇[wēi yí]
      1.同“逶迤”。斜行;曲折前进: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2.随便应付;随顺:虚与委蛇|与物委蛇,而同其波。3.雍容自得的样子: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4.随顺﹑顺应的样子。 5.神话传说中的蛇。 6.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