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新华字典>邑组词

邑相关字典

邑[y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邑宰[yì zǎi]
      县邑之长。即县令。
  • 邑墓[yì mù]
      乡邑的陵园。
  • 邑邻[yì lín]
      邻里。
  • 邑纠[yì jiū]
      乡官。
  • 邑聚[yì jù]
      1.村落;村寨。 2.邑人相集聚。
  • 邑叹[yì tàn]
      忧悒嗟叹。
  • 邑閈[yì hàn]
      里门。 《新唐书·徐申传》:“徙治故州,未几,邑閈如初。”
  • 邑门[yì mén]
      城门;郡邑之门。
  • 邑制[yì zhì]
      古代邑里居民的组织制度。
  • 邑族[yì zú]
      封地和宗族。
  • 邑豪[yì háo]
      部族酋豪。
  • 邑怜[yì lián]
      不快和惋惜。
  • 邑人[yì rén]
      1.封地上的人。 2.同邑的人;同乡的人。 同邑的人率妻子邑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谒于邑人。邑人以为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邑国[yì guó]
      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
  • 邑官[yì guān]
      邑丞。
  • 邑收[yì shōu]
      封地的收成。
  • 邑宇[yì yǔ]
      邑中的屋宇。
  • 邑都[yì dōu]
      都城,都市。
  • 邑庙[yì miào]
      指城隍庙。
  • 邑邑[yì yì]
      1.忧郁不乐貌。 2.微弱貌。 3.谦抑貌。
  • 邑社[yì shè]
      陵邑的社庙。
  • 邑中黔[yì zhōng qián]
      《左传.襄公十七年》:“宋皇国父为太宰,为平公筑台,妨于农收。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晰,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杜预注:“子罕黑色而居邑中。”宋贤大夫司城子罕肤色黑,家住邑之中,时人呼为“邑中之黔”。后因以“邑中黔”为恤民循吏的典故。
  • 邑金[yì jīn]
      封邑的租赋税金。
  • 邑庭[yì tíng]
      县府的公堂。
  • 邑僚[yì liáo]
      县府中的同僚。
  • 邑斗[yì dòu]
      谓与本邑人私斗。商鞅之法,邑斗有刑。
  • 邑廛[yì chán]
      1.亦作“邑{?}”。 2.市廛,集镇。
  • 邑骇[yì hài]
      恐惧不安。
  • 邑君[yì jūn]
      1.地方官。 2.县君,古代女子的封号。 3.用为对妇女的尊称。
  • 邑丞[yì chéng]
      1.县丞。 2.管理公主事务的官吏。
  • 邑主[yì zhǔ]
      县邑的长官。
  • 邑吏[yì lì]
      地方官府的小吏。
  • 邑城[yì chéng]
      县城。
  • 邑令[yì lìng]
      县令。
  • 邑租[yì zū]
      封地的租赋。
  • 邑诵[yì sòng]
      邑颂。
  • 邑囚[yì qiú]
      地方上的犯人。
  • 邑犬[yì quǎn]
      1.邑里中的狗。 2.比喻谗毁贤能﹑不辨是非的盲从者。
  • 邑绅[yì shēn]
      地方上的绅士。
  • 邑借[yì jiè]
      古代辰韩国官职名。
  • 邑客[yì kè]
      居住在城镇里的人。
  • 邑厅[yì tīng]
      地方的办公场所。
  • 邑长[yì cháng]
      邑里之长。
  • 邑居[yì jū]
      里邑住宅。亦谓聚邑而居。
  • 邑闬[yì hàn]
      里门。
  • 邑由[yì yóu]
      复姓。楚大夫养由基之后,避仇改邑由氏。晋有邑由养真。见□贾执《英贤传》﹑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

邑[y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菜邑[cài yì]
      即采邑。菜,通“采”。
  • 户邑[hù yì]
      户口与县邑。汉代开始以户口或县邑为封建单位。
  • 塞邑[sāi yì]
      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
  • 辅邑[fǔ yì]
      州府所辖的郊县。
  • 虚邑[xū yì]
      1.空虚之邑。 2.名义上的封邑。封君在这些封地上没有征收赋税的经济权。
  • 汤沐邑[tāng mù yì]
      1.周代供诸侯朝见天子时住宿并沐浴斋戒的封地。 2.指国君﹑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
  • 麃邑[biāo yì]
      秦邑名。
  • 楚邑[chǔ yì]
      指古楚国的疆域。
  • 富邑[fù yì]
      富饶之县。
  • 伊邑[yī yì]
      郁悒,忧闷。
  • 下邑[xià yì]
      1.国都以外的城邑。 2.小地方;小县。 下县。古代县分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弹丸下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烟邑[yān yì]
      枯萎。
  • 宫邑[gōng yì]
      指国都。
  • 食邑[shí yì]
      即“采邑”
  • 守邑[shǒu yì]
      为守卫﹑照料而设的居住点。
  • 甸邑[diàn yì]
      1.京师附近的县邑。 2.治理县邑。
  • 赏邑[shǎng yì]
      封赏的城邑。
  • 丰邑[fēng yì]
      1.美好富厚的城邑。 2.周文王所作邑,以为都。 3.汉高祖故乡。 4.借指汉高祖。 5.指新丰。在骊山附近。
  • 作邑[zuò yì]
      1.谓建筑都城。 2.做县令。
  • 陋邑[lòu yì]
      僻小的州县。
  • 陵邑[líng yì]
      1.汉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 2.山丘和城邑。
  • 采邑[cài yì]
      又称“采地”。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中国盛行于周朝,西欧于中世纪实行。
  • 拜邑[bài yì]
      拜授邑宰。
  • 陬邑[zōu yì]
      边远乡邑。
  • 辖邑[xiá yì]
      隶属的城镇。
  • 山邑[shān yì]
      1.犹山地,山区。 2.山区城邑。
  • 赤邑[chì yì]
      古代指京都所治的县。
  • 启邑[qǐ yì]
      指郡国封号。
  • 宗邑[zōng yì]
      宗庙所在的城邑。
  • 居邑[jū yì]
      1.囤积于城邑之中。《汉书·食货志下》:“富商贾或墆财役贫,转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给焉。”颜师古 注:“服虔 曰:‘居穀於邑也。’如淳 曰:‘居贱物於邑中以待贵也。’二説皆未尽也。此言或有所废置,有所居蓄,而居於邑中,以乘时射利也。”
  • 汤邑[tāng yì]
      见“汤沐邑”。
  • 公邑[gōng yì]
      国君的直辖地。指釆邑之外的土地。
  • 井邑[jǐng yì]
      1.城镇;乡村。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2.市井。 3.故里。
  • 岐邑[qí yì]
      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周古公亶父所建。
  • 阿邑[ā yì]
      阿谀逢迎。
  • 堂邑[táng yì]
      1.春秋楚地,本名棠。《左传.襄公十四年》:“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后属吴,称堂邑。今江苏六合稍西而北。 2.复姓。《史记.大宛列传》有堂邑父。
  • 官邑[guān yì]
      古代帝王赐给臣下的领地或采邑。
  • 闾邑[lǘ yì]
      犹乡里。
  • 于邑[yú yì]
      1.亦作“于悒”。 2.忧郁烦闷。 3.犹呜咽。
  • 故邑[gù yì]
      1.原来的封邑。 2.故乡所在的都邑。
  • 畿邑[jī yì]
      京城管辖的县。
  • 天邑[tiān yì]
      谓帝王之都。指京都。
  • 敝邑[bì yì]
      1.谦辞。称自己的国家。 2.犹言偏僻的地方。 对本国的谦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皇邑[huáng yì]
      帝都;京城。
  • 通邑[tōng yì]
      交通便利的城市。
  • 裔邑[yì yì]
      边地。
  • 奉邑[fèng yì]
      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奉﹐通“俸”。
  • 闲敝邑[xián bì yì]
      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闲敝邑,使动用法,闲,使敝邑(我国)得以安宁(清闲)吾子取其麋鹿。
  • 都邑[dū yì]
      1.城市。 2.指京城,京都。
  • 村邑[cūn yì]
      村镇。引申指故里。
  • 同邑[tóng yì]
      同县。
  • 家邑[jiā yì]
      古时大夫的采地。
  • 林邑[lín yì]
      南海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中国史籍初称之为林邑,唐至德以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占城。自五代以后,中国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广南阮氏。
  • 呜邑[wū yì]
      见“呜唈”。
  • 大邑[dà yì]
      1.犹大邦。殷周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3.大的都邑或都会。
  • 骊邑[lí yì]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
  • 边邑[biān yì]
      犹边城。泛指边境地区。
  • 郛邑[fú yì]
      外城。
  • 内邑[nèi yì]
      诸侯国境内的城邑。
  • 郊邑[jiāo yì]
      1.郊野。 2.道教语。喻人的五脏六腑。
  • 鼎邑[dǐng yì]
      《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后遂以“鼎邑”指洛阳。
  • 叹邑[tàn yì]
      见“叹悒”。
  • 忧邑[yōu yì]
      1.亦作“忧悒”。 2.愁闷抑郁。
  • 园邑[yuán yì]
      汉代为守护陵园所置的县邑。
  • 税邑[shuì yì]
      犹食邑。卿大夫的封地。
  • 弊邑[bì yì]
      1.偏僻的小城镇。 2.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
  • 鹤邑[hè yì]
      即鹤市。
  • 朝邑[cháo yì]
      京城;都市。
  • 野邑[yě yì]
      谓民间修建的庙宇。
  • 余邑[yú yì]
      指足供祭祀以外的其馀的封邑。
  • 闲邑[xián yì]
      古代指未被封赐的土地。
  • 邦邑[bāng yì]
      1.指封地。 2.指政区;地区。
  • 乡邑[xiāng yì]
      1.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 2.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 3.家乡,故里。 4.同乡。
  • 郁邑[yù yì]
      郁悒。
  • 郡邑[jùn yì]
      府县。

邑[yì]字的成语

  • 万室之邑[wàn shì zhī yì]
      万室:万户;邑:城镇,指封地。有万户居民的城镇。
  • 邑邑不乐[yì yì bù lè]
      邑邑:发愁的样子。形容心里苦闷,很少言笑。
  • 涂歌邑诵[tú gē yì sòng]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 邑犬群吠[yì quǎn qún fèi]
      邑:乡邑。乡邑的狗群起吠叫。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

邑[yì]字在中间的词语

  • 都邑簿[dū yì bù]
      古代以记载帝京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规模制度为主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