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
鼇相关字典
鼇[áo]字在开头的词语
- 鼇抃[áo biàn]
《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鼇抃”形容欢欣鼓舞。 唐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虽代积峥嶸,而声稜悠久,沧溟鼇抃,日观可危。”宋 柳永《倾杯乐》词:“盈万井,山呼鼇抃。”宋 陆游《瑞庆节贺表》:“虹流电绕,适当圣作之辰;鼇抃嵩呼,共效寿祺之祝。”
- 鼇山[áo shān]
1.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宋 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宋 周密《乾淳岁时记·元夕》:“元夕二鼓,上乘小輦,幸 宣德门 观鼇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不如去一处看,那里也抓缚着一座鰲山。”明 徐复祚《红梨记·豪讌》:“想梅花已漏 江 南信。看鰲山切云。”
- 鼇甲[áo jiǎ]
犹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壬辰会元》:“二 林 皆 福建 之 福州 人,二 吴 皆 直隶 之 苏州 人,同姓、同郡、同单名,前则同入鼇甲,后则同拜郎署。”
- 鼇背[áo bèi]
借指大海。
- 鼇柱[áo zhù]
传说中指天柱。宋 吴莱《观孙太古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像图》诗:“大圜杳何极,鼇柱屹不顷。”王闿运《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龙渊始化,鼇柱忽移。”参见“鼇足”。
- 鼇海[áo hǎi]
大海。 传说中鳌为海中神龟,因称。唐 黄滔《水殿赋》:“还如玉关,控鼇海以峥嶸;稍类云楼,拔蜃江而耸峙。”
- 鼇足[áo zú]
1.传说中 女娲 用作天柱的大龟四足。 《淮南子·览冥训》:“於是 女媧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高诱 注:“鼇,大龟。天废顿以鼇足柱之。”晋 成公绥《天地赋》:“断鼇足而续毁,鍊玉石而补缺。”唐 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岂非断乎鼇足之时,剖彼鸡黄之日,二仪各立以交泰,一气旁流而洋溢。”
- 鼇丘[áo qiū]
海上仙山。唐 王勃《拜南郊颂》序:“负鼇丘而峻壁,据黿壑而深沟。”
- 鼇署[áo shǔ]
指翰林学士院。 宋 宋祁《寒食假中作》诗:“鼇署侍臣贪出沐,珉糜珠馅愧颁宣。”宋 陆游《真珠帘》词:“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鸞臺鼇署。”
- 鼇洲[áo zhōu]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 黄滔《秋色赋》:“上澄鹊汉以清浅,东莹 鼇洲 而渺瀰。”唐 皎然《杂兴》诗之二:“鹤驾何冥冥,鼇洲 去浩浩。”
鼇[áo]字在结尾的词语
- 架鼇[jià áo]
犹言占鳌头。喻应试得中。宋 曾巩《回人谢馆职启》:“较雕龙之丽藻,利架鼇之秘局。”
- 金鼇[jīn áo]
1.神话中海中金色巨龟。唐 王建《宫词》之一:“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宋 柳永《巫山一段云》词:“几回山脚弄云涛,彷彿见金鼇。”一说,巨鳖。见《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汉 王逸 注。
- 六鼇[liù áo]
亦作“六鰲”。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唐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鼇骨已霜,三山
鼇[áo]字在中间的词语
- 金鼇玉蝀[jīn áo yù dōng]
亦作“金鰲玉栋”。桥名。在 北京市 北海 和 中海 之间。东西向。东西两端立两坊,西坊题“金鼇”,东坊题“玉蝀”。原名 金海桥、御河桥。清 杨米人《都门竹枝词》之六:“金鰲玉栋 画图开,猎猎风声捲地回。”柳亚子《展礼先考遗像有作》诗:“金鼇玉蝀 万荷花,北海 中山 景物赊。”